周佳亮:揉入世界的民族曲调

周佳亮是马头琴与呼麦的传承人,师承纳·呼和、萨切荣贵。马头琴与呼麦作为尽人皆知的蒙古族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佳亮在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扎实练就技艺、做好传承,更是如何创新才能脱颖而出,把马头琴带往世界的舞台。

周佳亮:揉入世界的民族曲调

周佳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呼麦非遗传承人

汉族人

周佳亮开始发在抖音上的视频只是为了“记录美好生活”。2022年年底,他用马头琴弹奏坂本龙一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火了,于是,他开始尝试用马头琴弹奏各种流行乐曲。

拍摄当天,周佳亮身着民族特色的服装,背着两把马头琴出现在现场,一头长发让人戏称为“草原公主”。二十多岁的他在采访拍摄时还很腼腆,但他很快融入了我们。在成都双流区中心公园的草坪上,他在湖边拉着马头琴,仿佛把人们拉回了水土丰腴的内蒙古大黑河边。

1999年,周佳亮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巴彦淖尔市。和那里的大多数一样,他是汉族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内蒙人。十五岁时,他在腾格尔专辑歌曲《蒙古人》中第一次听到马头琴,“就是说我的DNA动了,因为我感觉马头琴那种诉说感、故事感很强烈。”初二,周佳亮只身一人前往呼和浩特学习马头琴。他的父母也都是汉族人,“我的父母没想那么多,就让我做自己爱做的,不要那么累,搞艺术开开心心就好。”

周佳亮:揉入世界的民族曲调

周佳亮

通过朋友介绍,周佳亮认识他的启蒙老师纳·呼和,他是国内首位马头琴教授。第一次见面是在老师家中,纳·呼和让他唱歌,看了他的手,条件不错,于是让他留在家中学习。住在纳·呼和家中的独他一个,也算是关门弟子。除了日常起居,周佳亮基本上都在学习弹奏,每天练习近12小时。

半年后,初二结束,周佳亮凭借马头琴特长就读内蒙古艺术学院附中。在附中里他以学习马头琴为主,其他的乐理知识为辅。高考第一年,由于文化课成绩不足,他没能进入内蒙古艺术学院。第二年,考上了。虽然文化课对周佳亮是个难题,但在马头琴人才济济的内蒙,连续两年他都是马头琴专业的校考第一。

周佳亮被特招进了乌兰牧骑班。乌兰牧骑,在蒙语中是“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到各个牧区乡下去演出。乌兰牧骑班的培养模式是“一专多能”,进入班级的学生有各种专业,除去自己专攻的方向外,还要学习很多的副专业。周佳亮的副专业是呼麦和古典吉他,此外,他还旁听了一些作曲班的课。乌兰牧骑班上,大多老师和同学都是蒙古族,会说蒙语,但作为汉族人的周佳亮与他们并没有什么隔阂。与周佳亮相识的马头琴演奏家李波在国际上十分有名,和周佳亮一样,他也是汉族人。

周佳亮:揉入世界的民族曲调

周佳亮

品格与技艺

高中时,周佳亮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个人马头琴音乐会,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在高中举办个人音乐会的马头琴演奏家。他当时不过十七八岁,“有点傲了,有点厉害了。”纳·呼和把周佳亮叫到琴房,让他谦虚低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住在老师家的独特经历,让周佳亮更能理解老师。现在,他心里更能沉得住了。

周佳亮:揉入世界的民族曲调

周佳亮

纳·呼和的教学与其他老师略有不同,注重基本功。大部分老师都是以曲子为主,教学进度很快,一年能够学习很多首独奏曲。周佳亮跟随纳·呼和一年只学了两首,每天大多都在练长弓、音阶这样的基本功,重复成千上万遍。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只是有些自我怀疑。看到别人已经开始练曲子了,自己还在练最基础的内容,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但等我真的学起曲子来,速度是很快的。而且拉得更稳,更好。”

如今,周佳亮也作为老师在教学生。与自己的老师一脉相承,他带学生也会把基本功放在首位。可这样枯燥重复的过程往往让很多人半途而返,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见。

周佳亮:揉入世界的民族曲调

周佳亮

自我与大众

在《国乐大典》上,周佳亮演奏的曲目改编自芬兰摇滚乐《I want my tears back》。将马头琴融入摇滚、电子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周佳亮也不像传统演奏者一般坐着把马头琴夹在双腿之间,而是站着演奏。

在节目中有评委提出质疑,批评这破坏了“人琴合一”的律动,也有评委鼓励这种创新行为。周佳亮认为这并不破坏马头琴演奏本身,而且站着在舞台上有更多展示的可能性,更有表演张力。这是他的第一次尝试。在之后的节目中,《国乐大典》的老师们也采用了站立的方法演奏,肯定了他。

本科期间,周佳亮参与了一个由乌兰牧骑班组建的民乐组合。乐队有八人,使用有四胡、羊皮鼓、雅托嘎等蒙古族乐器,自然,周佳亮在乐队中负责马头琴的演奏。毕业后,他重新组建了一只乐队,通过网易云分享创作的歌曲。

与节目中表演的改编不同,创作是从零启动。实际上,从大学旁听作曲课开始,周佳亮就在不断尝试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音乐是我说话的方式,和外界相通的窗口。”创作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平衡自我与大众,他常写马头琴协奏曲、民乐合奏,也尝试过爵士乐。不论何种乐器,都是周佳亮音乐创作的工具。也因为创作,他离开了内蒙古,来到成都发展。

周佳亮:揉入世界的民族曲调

周佳亮

2022年,周佳亮来到成都,希望与当地的艺术家、音乐人增进交流,激发灵感。在成都的两年里,他遇到了很多榜样。最初周佳亮了解苏紫旭是通过《融·解》,后来他在北京看了苏紫旭的演出,彻底被他“圈粉”。机缘巧合下,两人在成都的Live House同台演出,周佳亮用马头琴作为类似大提琴、小提琴的弦乐为苏紫旭的歌曲伴奏,演出效果很好,于是两人又合作完成了重庆场的演出。

除了独立音乐人,周佳亮与许多以蒙古乐器为底色的乐队也相熟识。安达组合中的毕力格巴特尔、其其格玛都是周佳亮的民歌老师,他们将民族曲调揉进世界音乐中。周佳亮也有幸与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共同演出,在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身上,他看到年轻的能量。

在传承创新非遗的道路上,周佳亮也做出了年轻一代的努力。他在抖音上的个人账号内容多是用马头琴演奏现代乐曲。除去这些,账号也是他个人生活的展示。“和有趣的朋友在一起做创意,一起玩,我的生活还有很多值得被记录的。”周佳亮说。

监制:佟宇 / 策划:李祺 / 执行:于妙妙、王宇轩 / 摄影:谢天、付酉 / 文:ESP、于妙妙 / 妆发:邹成程、杨爽 / 服装:马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