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婕、刘宇彤、刘国梁、王瑾
带出了31 位世界冠军的刘国梁,在当父亲这件事上,也颇有一手高招!被封“亚洲怼王”的他,在面对双胞胎女儿刘宇婕(赢赢)、刘宇彤(一 一)时,却总是笑得慈祥,有求必应。身为体育世家,他和夫人王瑾对女儿们既有宠爱,也有管理。在他们家的客厅里,一边放着球台,小女儿每周上四次乒乓球课,以锻炼身体为主;另一边是高尔夫挥杆练习器,大女儿有空就去练推杆。
去年9 月,刘宇婕在强台风天气下,以1 杆优势赢得汇丰青少年高尔夫冠军赛总决赛C 组(10 岁以下)冠军。前年7 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世界之星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上,更以低于标准杆13 杆的成绩获得8 岁及以下组别冠军,这也是她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同年,刘宇彤在广播之声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中斩获银奖。
“生活上,我都一样疼爱。在特长培养方面,我对一 一的成绩没有要求,健康快乐就好,她在艺术上更有天分,是我们家的小演员;而对赢赢的要求,一点儿也不比马龙、张继科低,我没把她当闺女去要求,而是当运动员来管理。”刘国梁总结。
王瑾说:“我以前是内向性格,后来(交往才)变开朗了。他多能说啊,刘指导从小到大都是那种能说、会说型的。我觉着被他传染了,哈哈。”看到小女儿凑到化妆间来,妈妈随口把记者的问题抛给她,“我跟爸爸有时候因为什么吵架?一一帮我想想。”她很大声、一字一句地回答:“他们吵架有点儿少,两个人心想不同,然后就在那儿混乱了。可老记别人不好的干啥呀?”现场的人都乐疯了。
刘国梁、刘宇婕、刘宇彤、王瑾
刘国梁:陪赛,Good Try
除了2020 奥运年,每年5月都有世乒赛,刘国梁只能提前给女儿们过生日。她们会从电视里看比赛,看着他喊“爸爸加油”。几个主力队员,她们都认识,到队里去玩儿的时候还会说“我认识他”。刘国梁说:“我家有个特别好的习惯,大赛出征前,她们一起去送,回来也去接,是一场特别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回忆自己刚当教练时,刘国梁27 岁。有的同期队员比他还大,比如老搭档孔令辉就大刘国梁三个月;后来是“二王一马”,他大王励勤两岁,大马琳四岁,大王皓七岁。等到马龙、张继科时,才明显感到有年龄的差异,“他们见我的时候有点儿压力,知道怕了。”有时,他也恍惚,似乎队里的大男孩儿们也像是自己家的孩子。
带女孩跟带他们的感觉截然不同,生活中,他说的最“凶”的一句话,也不过是“你们知道这样很危险吗?”在大女儿的比赛、训练上,他陪得多、管理得严格,下了赛场又回到慈父身份。“要跟她交朋友,才能走近她;但如果天天只跟她交朋友,没有管理,孩子们都给宠坏了。”
离开国乒那一年半,刘国梁第一次体会到“向往的生活”。“离开队伍,有时间陪太太、孩子了,有天晚上我们俩吃消夜,突然想明天去韩国玩儿一圈。好,订票,第二天就可以走。我以前是军人,10 岁进八一队,2016 年退役,之前不能随便出国玩。”今年奥运会他也将以督导为主,不能再看到他冲着许昕吼:“给我往死里打!”他只坐在台上,当一个“不懂球的胖子官员”。刘国梁觉得,这未尝不是好事。“他们的国际比赛我也看转播,有时没看到,半夜回看录像,远程给一些指导。”这个逐渐放权的过程,更像冥冥中的安排。
“跳出来看的时候,对这个项目有了更多理解。我当时直接从运动员转成教练员,没有出去学习、深造或换环境的过程。”带赢赢出国比赛时,看很多国外的理念,和乒乓球有相通的地方。“赢赢跟我说,爸,我打不好一杆你就跟我急。你看美国孩子在沙滩里都抡五六下了,他爸爸还在那说‘Good Try’。”这对刘国梁来说,是一个理念上的冲击。“为什么不这样呢?你看美国人体育也很好。中国有很多家长,孩子得了第二、第三名,他们会觉得没面子。他们从运动中得到快乐,我们则是高压式的。我觉得这方面可以互相吸收,当教练要更有耐心,更有想象力,给队员和孩子们更多空间,让他们自己去‘GoodTry’。”
人生不只有赢
在性格方面,大女儿更像刘国梁一些,什么都想争第一。在家她喜欢发东西、摆碗筷、放盘子;爱当爸爸的“助理”,监督谁表现得不好。如果他回家先抱了妹妹,姐姐就会不高兴。赢赢的运动天赋,很早就表现出来。“我手机里面,有她2 岁时抢我球杆的照片,当时我在果岭上练推杆,她就过来抢。3岁多的时候,给她买了一个塑料杆,在球场上让她自己挥着玩儿。4 岁启发性地带她去果岭,一周去几次。从5 岁开始,她已经和大孩子一起参加集训了。”
一 一更喜欢的是艺术类,唱歌、跳舞、讲故事,身体上也比姐姐瘦弱一些。开始小姐儿俩都练高尔夫球,有一天她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打高尔夫了。”妈妈问:“那你想干吗?”她说:“我除了不打高尔夫,干什么都行。”自从夫人王瑾跟他说完这个事,刘国梁就再也不让一 一打了。
“我也是从小打球,特别理解她成长中的这种心态。”现在一 一打乒乓球也是兴趣爱好,大概像习武之人都不亲自教孩子一样,刘国梁专门给她请了个教练。“你越懂,站的位置越高,越不好教。
大学教授去教小学生,其实也挺难的,启蒙教练有一套自己的体系。”
让女儿学一项运动,这是刘国梁一早就想好的。在国乒队伍里,因为常年训练、比赛,回家的时间不多,很多教练员和孩子的关系比较生疏。一旦有了体育这项联接,通过辅导和沟通,他能在教女儿打球的过程中告诉她如何面对输赢,开动脑筋克服困难。“我们能并肩作战,她妈妈也是运动员出身,也能参与。”选择运动项目时,他有意避开了乒乓球:“咱们国家的乒乓球,60多年了,长盛不衰。大大小小100 多个世界冠军,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世界冠军,参赛的基本上也没有。别人一说,这是刘国梁的女儿,我肯定是她一个巨大的阴影。”目前在国内同年龄组的高尔夫比赛上,赢赢还没输过。刘国梁有意识地带她跳组,和大三岁的人去比赛,输完之后找差距。如今,赢赢面对比赛的心态已经非常老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