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哈尔滨的人,一定都会去松花江畔看看1900年修建的中东铁路大桥,坚固厚重的钢结构桥体,肉眼可见的结实,横跨宽阔的松花江,十分壮观。这里就是这座城市的开端,是铁路让这个小渔村成了“东方的巴黎”。也正如这条铁路一样,哈尔滨从那时开始就一直是世界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一座桥梁。
在这里的人吃锅包肉、饺子,也吃红肠、大列巴。他们尽情地享受着这种东西方融合带来的生活,而且随着年轻一代哈尔滨人重新开始深入探索、发扬传承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这里就像是一个打开了大门的宝库,不藏着掖着,无论西东,尽情地展现它的魅力。
所以传奇奢华酒店品牌丽思卡尔顿第一次出现在东北三省,也选择了这座城市。2021年11月丽思卡尔顿酒店正式开业,沿江而立,加入到这场未曾停歇的融合中来。 它的出现势必会给这座城市带来全新的活力以及不同以往的旅行体验。
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采用国内首创双剪刀引桥设计,与桥头矗立着的拜占庭顶建筑呼应,让中国设计和欧洲风格、功能与审美完美结合。
索菲亚大教堂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典型拜占庭风格的洋葱顶异域风情满满。
索菲亚大教堂的壁画依旧是百年前的样子,虽然斑驳,但依旧展现着往日的辉煌。
从设计看哈尔滨
没有一位旅行者不喜欢登高远望,离开地面看向城市,车水马龙的城市喧嚣如同被按下了静音键,是一种非常恬静的体验,让人可以不紧不慢地看着一栋栋建筑,像沙盘里的模型一样触手可及。哈尔滨整个城市都像一个时空交错的建筑博物馆一样展示着西方五百年建筑的各个时期,所以格外适合从高处远眺。
松花江观光索道横跨江面, 既可以一览江景,也可直接到达太阳岛。用作缆车站的建筑特意设计成欧式城堡的样子,远远看过去十分壮观。
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内部的设计也融入城市特色的设计:拜占庭大教堂风格的玻璃屏风,就在窗边, 透过壮美的松花江景色;一旁的芸滨荟全日餐厅则设计成了欧洲早期火车站的样式,但栏杆选用了陶瓷青花的图样,用山水画做背景壁画,让西方的装饰风格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一进入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的芸滨荟全日餐厅,欧式火车站和中式栏杆的组合就让人一下明白了这座城市的包容。
从空中大堂下到地面,两个套娃形状的艺术装饰品立在门边,背后是以冰封的松花江面为灵感来源的巨幅壁画。酒店的员工也身穿毛领小披风,偶尔太冷还会戴上毛皮帽子,尽显淑女优雅的风格。
入口处的套娃形状瓷器装饰配上东北特色的迎宾制服,只在哈尔滨可以见到。
走出酒店大门就是松花江,辽阔的江面上面漂着许多特色船屋,看房顶就可以分辨出它们来自不同时代的设计风格。
哈尔滨的西式风格建筑主要分为四种: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中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风格。后来还融合出了非常独特的中华巴洛克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道外区仍然十分常见。之所以分为“道里”和“道外”其实也是源于铁路,这里的道就是铁道。火车对哈尔滨来说太重要。
栏杆纹样的每个细节都是精心绘制的
在没有火车来到这里的时候,哈尔滨“尚为一片荒凉地段 , 无所谓街市 , 综其所有 , 亦不过茅舍三五 , 若干风尘满面之渔者聚居而已”(记录于1929年时事学报《哈尔滨中俄人民生活状况》一文)。和火车一起开到这里的还有欧式的城市规划。所以,哈尔滨的老街区并不是传统中国式的井格结构,而是以火车站为中心向外辐射。道里洋楼不少,道外楼房居多。街道的尺度也是同欧洲一样,行走其间非常有乐趣。
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除了在芸滨荟全日餐厅融入了欧式火车站台仿钢架支撑元素,还在房间的欢迎礼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巧克力火车。手工巧克力加上精巧的拼接设计,让一个老式蒸汽火车以巧克力作为媒介,传达火车、铁路文化对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
中央大街的路牌也保留了欧洲风格的样貌。
可以用舌尖感受的欧式街区
“走!上江沿儿!”老哈尔滨一听到这句话都知道这是要去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散步的意思,那里就在江边,而且是中央大街的一端,十分热闹。所以想逛一下这座城市,可以从中央大街开始,一直走到“江沿儿”,看看远处的太阳岛、中东铁路桥,感受一下老哈人的生活轨迹。冬天还有雪雕和各种冰上游乐可以尝试,夏天总是有情侣来这里散步。
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北境之星为灵感来源的“冰灯”形象代表这座文化独特的北境城市。
作为丽思卡尔顿的传统,每家丽思卡尔顿酒店都有体现着当地特色的入夜仪式。
这些事情都是在酒店工作的Vivian告诉我的,她是老哈尔滨人,带着我们游览这座城市的时候,自己也拿着相机拍拍拍。之前Vivian当过导游,所以对于这座城市的各个地方都十分熟悉:“你看这个石头。”在中央大街上,我的视觉焦点正被各种建筑、店面、雕塑吸引得无处安放 时,她让我先看脚下的路面,“这条路上的石头叫面包石, 一百年多年前就已经铺好了,因为这里就在江边,有时候涨水会让路面返浆,所以当时就选用特别厚的花岗岩做成这些铺路石,结实地压紧路面。所以每块石头都像一个吐司面包一样大,据说当时每块石头都能值一整个银元。”
当地特色的红菜汤不能不尝。
在中央大街上,除了脚下的历史,抬头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欧式建筑,其中最有名的要算1909年的巴洛克风格的松浦央行和1906年的新艺术运动风格马迭尔宾馆。偶尔一群鸽子飞过,在手拿面包屑的人们身边落下,也不怕人,一时间让人有身处欧洲的错觉。
以中央大街为核心,向两侧辐射的街区也十分有趣。有新开的一些精品咖啡馆,也有私人书店,逛完大的商业街去里面坐一下来杯咖啡看看书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复古玩具店Black Can开在居民楼里,进店更像是去朋友家做客。
雪山书店就在中央大街支路红霞街上,旁边就是鞑靼寺,门面不临街,十分清静。老板是个90后姑娘叫刘畅, 爱看书,有只猫叫小波,也爱看书。进到这家不大的书店,墙面上挂着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晚上时不常地还会有讲座交流活动,可以算是当地热爱文化生活的年轻人的一个重要聚点。我喝了杯咖啡,买了本卡夫卡,结账的时候看到后面有一瓶中国白酒,她告诉我:“白酒是留给自己喝的,不卖。”
离他们不远就是戈雅咖啡,在一栋老楼里,一只小兔子在门口的柜子上趴着,偶尔吃上两口草,十分惬意。哈尔滨喜欢艺术的年轻人常来这里,吃甜点喝咖啡,和老板聊天。老板叫戈雅,是位画家,自己的工作室就在咖啡馆楼下的半地下室。
充满复古气息的戈雅咖啡馆
在中央大街附近街区里行走时间过得也快,到了吃饭的时间,端街一家叫老俄侨的餐厅值得尝试。因为是一家主打家常的俄餐厅,所以价格十分实惠,人均50元就能吃得满足。餐厅的建筑也是老房子,后院改成里一个端街博物馆,老家具、文献照片随处可见,还有一个保留完好的俄式壁炉——别气克——一个圆柱体的炉子在房间、楼道的交接处,可以同时为几个不同室内空间同时供暖。这里还有一个特色咖啡——油茶拿铁,一大杯比吃面的碗都大,在咖啡里加上炒面,十分独特。
当然,除了一贯出名的东北菜和俄餐,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璟凰轩中餐厅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味觉体验。来自广东顺德的主厨,将粤菜的料理技艺与当地富有特色的食材结合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精致美食,尤其是对当地黑猪肉、油鸡、和牛的使用让人一口难忘。 加上各种山珍带来的本地风土滋味,一顿融合了中国南北饮食传统的大餐正符合这座一向开放的城市。
哈尔滨红肠早已风靡全国,但真正在这座城市街边店里买上几根还是非常独特的体验。
东方大艺术家
开放的城市总是不缺乏创造力,百年之前的哈尔滨已经是许多西方艺术家的常驻之地,远东的一切给他们带来完全不同于欧陆的灵感。而今天许多中国艺术家也在用自己的实践,持续地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进行探索并且向外传播。
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的空中大堂在54层,足够高。在这里松花江景、冰城城景360°尽收眼底。一边是造型未来的大剧院,一边是洋楼林立的道里道外。
离开老城中心,沿着江沿行走很快就能看到一个非常未来感的建筑:哈尔滨大剧院。这栋建筑相当于这座城市的艺术地标,矗立于松花江中心,看上去“孤立无援”,十分冷艳。在城市西边也有一个像是宇宙飞船一样的艺术馆——哈尔滨木雕博物馆。一到周末,热爱艺术的哈尔滨人就会从四面八方涌到这些地方来,可以看演出、看展览,也可以简简单单散散步、放放风筝。
在街边喂鸽子是不分四季的休闲活动,很有欧洲城市广场的感觉。
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的行政酒廊会定期举办一些与当地文化结合的活动,我正好赶上鄂伦春族非遗文化——桦树皮画的传承人唐德滨为酒店客人带来的工作坊,自己动手体验了一次文化传承。
为了与哈尔滨的艺术气息相融,哈尔滨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也在设计中大量融合了当地的特色。像一直闻名的老会堂音乐厅、哈尔滨音乐学院让钢琴成为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象征,于是,酒店也将钢琴元素运用到了设计当中。手工巧克力钢琴配上马卡龙会被提前放在酒店的套房里供宾客边欣赏边品尝。每到夜幕降临,酒店大堂也会举办隆重的入夜仪式,连音乐都是以松花江号子和圣索菲亚大教堂钟声为灵感创作,旋律由钢琴奏出,所有宾客在优美的旋律里伴随着教堂钟声开始冰城的夜晚。
酒店在客房内为客人准备的巧克力钢琴欢迎礼,展现着这座城市对音乐的热忱。
在酒店SPA可以体验灵感来自黑龙江五大连池老黑山的火山石水疗
对了,哈尔滨其实还有另一个传说中的名字——阿勒锦——天鹅项下的珍珠。这里也真像这个名字一样,是一座拥有宝藏一般北国风光的城市。
(本文编辑:叶曲,文:毕言,图:李超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