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 Caio Montoya / 迟照元 / 王健坤[Martin Wong] / Ken / 穆明洁[Mila Mu / Alejandro
Ken是RideNow CyclingClub (以下简称RNCC) 创办人/ 主理人。2014 年的时候,一直玩山地车的Ken偶然看到老朋友们开始公路骑行。Ken 嘲笑他们:“你们是中年危机吗?怎么现在才来玩这个?”
朋友们约Ken一起玩。Ken踏上一辆折叠车就上路了,感觉很好。“骑行可以让人静下心。”呼吸、心跳、踏板转动的节奏……Ken说那种感觉像在自行车上打坐。
“在城市里,每一天的节奏都很快,一大堆东西要抢占你的脑子,你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可是一到了自行车上,你只能放下电脑、手机、iPad,你只能留在现在这个时候,你只能活在当下。因为,如果你不注意的话,就会摔倒。你必须要静下心一直骑,把自己的心率推上去,用一切感官发掘周边的美。”
上了自行车之后,身份、地位、年龄全被撇开了,大家都变成小朋友,在一起玩。“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如果自己的体力可以自如地支撑,你还想发力跟大家小小地比赛,你还想走更长的距离。”
小时候的骑行
关于骑行这件事,Ken 很重要的经历和记忆是从小时候开始的。那是在新加坡。
“记得我一直到三岁之前都是在村子里。我们搬到城市以后,每个周末都会回去乡下住到奶奶那里。乡下很大,跑是跑不完的,但是你一骑上车,就发现有好多地方可以探索,而且那里也没有什么汽车,我们可以随便骑。”
“从会走路,到会跑,然后突然间你会骑车了,在记忆里世界突然间变得开阔。我可以骑这么快,我可以越过石头,我可以跳过小小的障碍物。骑车会让你感觉精力是用不完的。我整天地骑,不知道累是何物。”
骑行,安全第一
Ken 是一名商业摄影师。重新开始骑行的时候,是在他工作的巅峰时期。
当时骑行的心态和现在很不一样。那时候Ken的骑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了自己提高和竞技。每个星期六早上从虹桥万豪出发,大多数人都骑得很快,有的人40 公里的路程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人人会这么想:我是来训练的,我是来比赛的,我是来超越自己的。在骑行的队伍里,高手不会照顾新手,大家并不考虑骑行的环境对于别人来说是否友好。
Ken 开始怀疑,为了自己,牺牲他人?为了速度,牺牲安全?他问当时组织的人,新人来了怎么办?他们告诉他,新人来了就自己去训练,训练到你可以追上为止。Ken 不喜欢这样。
在新加坡,在澳大利亚,Ken 见到了不一样的自行车俱乐部。团队骑行是有规矩的,并排骑,形成两列,肩对着肩,一起骑的时候可以交流。Ken觉得这才是把这种运动持续下去的方式——骑行是共同前进。
成立俱乐部
这是Ken 做事的方式。他先做模特,因为要保持体型开始健身,因此变成了健身教练;因为开始健身,需要注意食物营养,就学起了烹饪,因此做过一段时间厨师;因为不爱写字,喜欢视觉笔记,就成为了一名摄影师,给宜家、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无数品牌拍摄广告。当时,如何改变国内的骑行文化,变成了他新的激情。Ken下定决心要做好这件事,每天都在琢磨,我如果要建立自行车的社群,应该怎么做?
他成立了RideNow,这是一个不追求速度拉爆的自行车俱乐部。“就是说如果今天的速度是28,那么今天的速度最快就是28。如果我们说今天训练的强度是35到40,那这个目标是固定的。这意味着来的人已经知道自己的级别,他来参加这个活动,会觉得很安全,很有信心,他知道自己能不能达到。
用了3 到4 年的时间,RNCC 从20 个人到200 人、500人、1500 人。RNCC 的足迹从上海骑到了浙江、江苏、云南、西藏…… RNCC 的服务也从保养、维护、修理发展到定制独一无二的高端自行车,多少人都以穿上特别设计的赛服、加入RNCC Race Team 为荣。
其实最让Ken 由衷骄傲的,不是RNCC 赢得多少场比赛,拥有多少会员,做了多么漂亮的车,而是RNCC 成员们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讲着不同的外语或方言,有着不同的职业和身份,但是因为骑行,他们都来到了这里,一起出发,一起早餐,一起在俱乐部海阔天空,成为了队友,成为了挚友。大家除了每周骑行,还经常聚餐,每年新年之际,更会有一次盛宴。Ken 常常说,RNCC 的会员人才济济,卧虎藏龙。
像骑行一样可持续地生活
因这些年,有了像环法自行车赛这样的知名赛事、我们身边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及像《破风》《山地自行车之旅》《车轮不息》这样的电影和纪录片的影响,加上新冠疫情,骑行的人越来越多了。然而,很多与之相关的环节还没有建立好。人们的认知、骑行的环境等诸多方面依然有不少盲点。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国内没有成熟的围绕骑行的保险产品。Ken 对RNCC 骑行活动的安全性最为重视,严格要求会员们共同遵守RNCC 安全守则,周末的骑行活动必须配备个人意外险。Ken 还组织EFR Workshop(紧急救援培训),指导慢速控车技巧,教会员路上爆胎的维修,等等,都是为了一件事:安全骑行。
Ken 住在上海,一个星期骑行5 天。他们选择在交通畅通的时候骑行,那就是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每天骑到外白渡桥,太阳正好“在那里”升起来。早上,Ken 四点半到五点之间就会起床,骑行大概两个小时,七点半回到家里,跟孩子们吃饭,送他们上学。他把很多的时间留给了生活,作为一名商业摄影师,每一年他只拿出40 到60 天的时间拍片。
从读书到工作,人们习惯了跟着别人的节奏。和Ken 骑自行车的心态一样,他不愿去竞争眼前的利益。“你比我快。你比我好。你比我有钱,那不是我羡慕的。我要做的是坚持可持续性,找到自己的节奏,享受这个过程。”就像骑自行车,Ken 不去看谁速度快,谁的车好,他在乎的是谁能够坚持骑下去。“十年前在骑,十年后还在骑。我不需要去跟任何人竞争,我也不会因为争强好胜而把自己的节奏打乱。”在Ken 看来,谁能够耐得了孤独,在最长的距离里始终维持自己的状态,一直骑下去,那才是胜者。
监制:佟宇 / 统筹 & 编辑:李祺 / 摄影:张博然 / 采访 & 撰文:晏文静 / 妆发:邹成程 / 助理编辑:褚梓淇 / 摄影助理: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