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平饭店 住进曾经的老上海

文·图/ 毕远月Bruce Bi

导语:对我这个半辈子不住上海的上海人而言,除了外滩,这座城市能唤起我往昔回忆的所在并不多了。而我记忆中的外滩只是中山东一路上面向黄浦江的那一溜儿老建筑。

上海和平饭店 住进曾经的老上海
  和平饭店和中国银行是这溜老建筑里我从小就知道的。印象中和平饭店应该是上海最早的“涉外宾馆”。从前路过它的大门,总见到人高马大的外宾和花里胡哨的港澳台同胞,人人衣着光鲜、香气袭人。后来又听说“和平”一楼里有一家爵士吧,靠一支老年爵士乐队“撑市面”,奏的都是欧美金曲。那时,“涉外酒店”是不能随便进的,听进去过的人一形容,由南京路迈进和平饭店的那一刻,简直就像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感觉,“这是一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生经历的大飞越。那年头,进过“和平”就已经很牛了,再听过老年爵士乐队,绝对是见过大世面的。有一年回上海,我约了个同样敬仰“和平”大名的法国朋友一同去瞻仰。车半途,出租车司机弄明白了我们的意图,脱口一句:“关掉了!在装修。”因此,今天终于走进和平饭店的大门时,虽没觉得自己迈出了阿姆斯特朗的一步,但心里充满了如愿以偿的欣喜却是不假的。
上海和平饭店 住进曾经的老上海
  果然,“和平”给我第一印象就是前台的专业效率与细心周到。后者其实是一种比较上海人特质的作风,它能给费尔蒙的专业精神锦上添花。而“和平”最让我意外的还是它那中、美、英、法、德、日、印等风格的“九国套房”,它们并非是上海全球化后才出现的新概念,在和平饭店还叫华懋饭店和沙逊大厦时它们就存在了。这家历史酒店所蓄含的时代精神也由此可见一斑。
上海和平饭店 住进曾经的老上海
  晚饭后我便去了酒店的爵士吧。“老年爵士乐队”是我选择入住和平的重要原因。30 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乐队的名字时,整个中国正从曾经的自锢中醒来。30 年虽只是历史长河里一个小旋涡的长度,而中国经历的这30 年,足以让它已超越某些文明在300 年中的改变。因此,当我打听到这支乐队还存在时,的确有一点意外。那晚我到得早,发现爵士吧中较好的位子已都订了出去。将近开场时,老人们陆续到了。他们上台落座,端正衣冠、打开乐谱后笑眯眯地望着台下,好像曾经上海人打招呼时爱说的:“来啦?”接着,领奏的萨克斯风吹响了一个音符,一首首旧时金曲在酒吧中回荡起来。除了爵士老调,“老年爵士乐队”表演的曲目还有许多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曲,应该是酒吧里的“老外”爹妈们在高中毕业舞会上会选的音乐,对这些“老外”而言,这类音乐可能很陌生,就是在存货最足的旧唱片行里都不见得寻得到。七八十年前的美式流行乐,在21 世纪的上海居然还有一群老人在演奏,这本身就很不一般,难怪在这间酒吧里,乐队从不是背景而永远是主角。
  再看舞台上演出的老人们,他们演出的同时也一边陶醉在自己的音乐里。特别是一人独奏时,人人都是洗耳恭听,似乎越熟悉的曲调里越有值得去仔细品评的新鲜音符。在他们的音乐里我感受到了欢快与热烈,也觉察出一种对往昔记忆的描述。在这个拼命向前的时代里,从前、曾经总被视为包袱,而投入情感对其描述则变得有点儿奢侈了。而在和平饭店的大楼里我感受到了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它努力地保留着往昔,认真地品味着当下不紧不慢,沉着自然,没有门外那个世界的急不可耐。
  www.fairmont.cn/peace-hotel-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