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戏称幸运数字是三,早年成名节目也是《锵锵三人行》,每周一到周五在电视上聊了19年五千多集之后,这些年窦文涛又聊到了互联网上,《圆桌派》做到了第七季、《锵锵行天下》拍了三季。在竞争激烈的平台节目中,这样的聊天还有人看、有人买,价值也得到了验证。市场和观众都期待着节目总能如期而至,可窦文涛却有点儿想搞搞新意思。在现阶段他更多感受到的,是一期一会。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窦文涛戏称幸运数字是三,早年成名节目也是《锵锵三人行》,每周一到周五在电视上聊了19年五千多集之后,这些年窦文涛又聊到了互联网上,《圆桌派》做到了第七季、《锵锵行天下》拍了三季。在如今国内的流媒体平台,一档节目从制作到播出,可能有了新的标准、节奏、推广模式和反馈机制。各种新的浪潮冲过来,他还是一以贯之,以聊天节目应万变,只是除了本就自成一派的风格,更多了视听层面的精雕细琢。在竞争激烈的平台节目中,这样的聊天还有人看、有人买,价值也得到了验证。市场和观众都期待着节目总能如期而至,可窦文涛却有点儿想搞搞新意思。在现阶段他更多感受到的,是一期一会。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折磨,太折磨了 

作为主持人的窦文涛主持七个小时的节目,对应着作为总编导的窦文涛1700个小时的幕后劳作,《锵锵行天下》第三季,前期拍摄了一个月,后面有半年的时间窦文涛基本没有在夜晚睡过觉,熬一夜到早上8点,休息一会儿也睡不踏实,可能闭会儿眼到12点左右,就继续盯着剪辑师的返稿。

“从第几帧到第几帧怎么处理,无数个剪辑点我得一一留言说明,晚上扔到群里,这样白天剪辑师上班后就按照这个剪,下午再发还给我,每一昼夜都是这么个循环。”不仅如此,就连节目中的声音窦文涛都一丝不苟,衬底的音乐大了,会把人声压住,可如果音乐稍微小了,气氛又不能很好烘托。“我们要找到合适的音准,只是这个事可能就要花我一晚上8个小时的时间了,A方案、B方案,听到最后我自己已经失去判断能力了,我就会发给我们团队的每个人听,总有一个最佳的点”。熟悉他的人都会知道,在做节目之前要做大量准备,关于一个话题会有特别厚的资料。“其实这也是我的一种心理疾病,就是完美主义,你最后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许会享受,但是相比之下你遭受的折磨就像噩梦。但还是会忍不住地认真,忍不住地去抠细节。”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他很真诚又无奈地说:“我正在设法治疗我自己,这跟敬业没关系,我对自己望而生畏,不敢接活儿,使我有丧失劳动能力的危险”。

在我们外行看来,窦文涛的职业多么有趣,每天和各种名人聊天谈心,还能飞到各地深度游,但个中滋味怕只有内行人才能体会。“有一次我去一画家朋友的画室聊天,我说我可羡慕你们画家了,多好啊,没事自己画两笔,他说职业画家跟大家口中的喜欢不喜欢完全两个概念,业余爱好是闲着没事儿画两笔,职业画家就像奥运选手,十项全能啊,我画的色彩比马蒂斯怎么样,构图比毕加索怎么样,最高标准够不够得着,问职业画家喜欢不喜欢画画,这太轻佻了,就像你说业余喜欢跑步,可奥运马拉松金牌运动员就没法聊喜不喜欢了,那是事业、生命,是从炼狱到天堂,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那太折磨了,太高精尖了!”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从节目录制完成到正式播出的180多天里窦文涛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在节目里也提到过,最后我这个头皮就跟过电似的,把我吓坏了,就去做了个核磁检查——我以为脑袋里边出什么问题了!所以你说这个工作是享受吗?简直是种折磨,太折磨了,太折磨了…到了什么地步么,我每一次结束了,都不想有下一次,但可能下一次还是会继续。”

这样的感受和表述,宫崎骏也说过。在纪录片《起风了:1000日的创作记录》中,宫崎骏的口头禅便是:“画画真的好麻烦啊……很麻烦啊……问我什么最麻烦……这个最麻烦。”创作出无数经典动画的他,一边嘴里叨叨着“画画最烦了”,一边拿着画笔继续创作。

对于这个辛苦,窦文涛坦言是他“自找”的,面前的窦文涛让人觉得他有点矛盾和内心纠葛,好像他对于苛求节目效果这件事既否定又认可。这些年,互联网用户被大数据默认为是逐渐失去耐心的、且甄别力开始退化的刻板画像,然而豆瓣、知乎等平台上不少观众都在说,《圆桌派》哪期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窦文涛感动之余也在思考,为什么呢?一个聊天节目,没有华丽的渲染和特效,顶流明星也寥寥可数,怎么就让观众常看常新? 窦文涛觉得,一档好节目所有的细节都是一点点磨出来的,他不相信捷径。

“我们费的功夫我可以说不亚于他们拍电影的吧,见到有观众能看出我们隐微处的用心,就像遇到知音的感觉,你看到在工作中感动过你的,也感动了观众。好比说有的观众在弹幕里说,看《锵锵行天下》第三季,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在流泪啊,为什么会哭啊?你才知道能让人流泪的不一定是感人的故事,有的时候是整体视听体验能把人美哭了,你就觉得好满足啊,但这个东西就是一丝一毫磨出来的。”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按说吸引人看也有简单的路径,请到大名人儿就行,我们戏称为“傍大款”,可对我来说节目的品质比“大款”重要。我也不是不想“傍大款”,只是一条道儿走到黑走惯了也不想改了,最早《锵锵三人行》就没走名人路线,比起有时邀来顶流加持节目,二十多年来更多的是本来没名气的嘉宾通过我们节目走红了,我们捧出了多少名人啊!这才是我最大的虚荣。那不“傍大款”靠什么呀?只能是专业,那什么叫专业啊?在我看来专业就是十全十美,光是嘉宾好、主持好、聊得好都不够,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你背景得好,灯光得好,镜头得好,音乐得好,片头得好,挂画得好,连插的广告都得好!样样都尽着你的条件能好一点就别差一点,十全十美不可能,可你要放弃就更不可能!我知道不是所有观众都能看得出十项全能,也有的朋友要求不高,随便看看你跟名人大咖胡乱说点啥就满足好奇心了,说你犯不着那么讲究,可我费那么大劲,不也是对花钱充会员的观众您最大的尊重和诚意吗?我是笨拙,可我花最长的工时做了有限条件下我能做的所有,就算能事毕矣”。

“我想起来。”窦文涛停顿了一下,“有一次濮存昕来,他讲当年一个大演员叫舒绣文,当年的‘四大皇后‘之一啊......”

在话剧《带枪的人》中,舒绣文饰演了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角色,记录列宁演讲的打字员,这几乎就是舞台上的一个“边缘人物”。可却是这样一个没有台词的小角色,让苏联专家看完戏后赞不绝口,他们说打字员打字的声音抑扬顿挫,节奏错落有致,竟然和列宁演讲的内容相得益彰。

“她把打字的声音打成了列宁演讲中间的衬底音乐一样,打的是有节奏有起伏的,比如说列宁讲得激昂的时候,啪啪啪啪啪,她这个打字的声音就密集高亢起来,列宁讲得低沉的时候,打字的声音也随之变缓......她能合上这个主角演讲的情绪。”

“但我当时想,有多少观众能听出来打字员用的这个功夫,或者有多少人在意?您没听出来是演员白费了力气还是您自己吃了暗亏?”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窦文涛做不到允许自己随便“噼里啪啦”凑合地打字,与其说这是他的工作要求,他自己不无沮丧地认为这是他的强迫症,因为这种性格其实不管在工作中和生活里都在折磨他。“很多年前,我在北京买一个电视,我要走遍几大电器商场货比三家,把每一台都要看过一遍,然后我会反复在两个商场之间徘徊,到这个地儿,请人家:‘你再放这个看看’,然后我又跑另一个牌子那儿‘你再给我看看这个颜色’......这个型号颜色太艳丽了,有点儿偏蓝了,那个颜色真实但有点儿发灰,然后呢,我也要看资料比对不同牌子液晶屏的技术参数,我是这样的,只要我准备购买什么东西了,我应该就可以成为关于这个东西的专家。所以我这样的不需要带货,你带货我还不信呢!老话讲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其实今天最大的问题是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放一块儿他都不知道看哪儿,包括对节目品相、主持人专业的基本常识都在瓦解、混淆。像当代艺术,很多事情似乎都失去了标准,还美其名曰各有千秋,要我说李白和杜甫可以各有千秋,李白和我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真懂的人是有标准的,有的人是拿所谓“各美其美”掩盖看不懂真赝好坏的糊涂,非专业的可以没标准,专业就是标准,为什么都在说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对优劣高下的专业标准无知了。”

“好比说跑百米,您当然可以说我还就不爱看那专业跑得快的,一溜烟儿没看清都跑完了,我就喜欢看那业余健身的跑得不快那劲儿,你看他跑得跟太极似的,姿势多销魂!哥们我呀就好这口儿!这是个人癖好没毛病,但您要不知道百米的人类标准是博尔特创造的9秒58,非说这跑姿销魂的比博尔特强,那就叫没标准了,因为销魂的姿势可以各花入各眼,或者看两天就失魂了,但不管多久百米跑的最高标准只有一个:能不能接近或超过9秒58,这个标准从未含糊毫无争议金刚不坏!我曾见一内行跟一外行实在争论不通时只剩下叹口气说:您知道哪个容易哪个难吗?您知道哪个稀有哪个论堆儿卖吗?”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聊吧,反对分类 

《圆桌派》的圆桌上来过不少人,有许子东、马家辉、马未都这样的锵锵老友,金宇澄、王蒙这样的作家,有姜文、周迅、马伊琍等导演、演员,有丁学良这样的社会学者,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主持人陈鲁豫、天文学家邓李才、考古学家唐际根、物理学家张双南……

“很多人觉得我有什么情怀啊,这方面我可不如我的许多嘉宾,他们是知识分子,他们是有话想说,有观点有情怀,也甚至是有责任感,有时候呢你会把我混同于他们,但其实我不是他们,我是个技术型的人,我没有什么想要跟陌生人说的,但这是我的饭碗,正因为这是我的饭碗,所以我才对它看得这么认真,而我认真的点主要在我的技术上,我的技术就包含聊什么、怎么聊?你爱看什么?什么值得看?假如说我是一个木匠,你不能问我喜欢桌子还是喜欢椅子,我的手艺不在这儿,我喜欢桌子还是椅子不重要,这要看客户,因为是你给我钱订做嘛,你要桌子我就给你做桌子,你要椅子我就给你做椅子。桌子椅子都是题材,我的技术是这个木工活儿,桌子椅子都要做得漂亮。我们要精进的是我们这个聊天、拍节目剪片子的技术。一个不擅说话的嘉宾,他到了我的节目里,怎么能让他爱说话,怎么能让他说得好,这也是我的技术。就像今天拍我的这个摄影师,对他来说,他才不管你是窦文涛、李文涛呢,他琢磨的是他的摄影技术,我只要有了这个技术,你们需要我拍谁,我都能把他拍好。”

在这段扎实的技术论中,真诚与即兴同样被窦文涛归于技术的一部分,甚至像是一种大道至简的绝技。

“说技术很容易让人误会我不是真心,那你就贬低技术了,千年前的佛像、神殿,今天我们都不认识是何方神圣,但让你惊叹的是古代无名工匠的技术创造的美,技术之美比内容主题还永恒。比如按我的技术原理,也许我是有技巧的,但如果我在主持中意识到我对嘉宾用了什么技巧,那这技巧就一文不值了,因为真心无价。生活里的聊天最大的特点是即兴的,所以其实我们准备的一沓儿的资料,大概率是用不到的,因为在真的进入聊天状态的时候,我要忘记这些。你在生活中跟朋友聊天,会事先打腹稿吗?你会说弄个程序吗?你不能不做准备,可是你要忘掉这些准备,你要尊重最即时的感觉,要把自己清干净,要用一颗空明的心去迎接你的朋友。”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这一点,他在前些日子武汉大学的演讲里也提到过。人与人交流,他偏执地认为哪怕是把自己事前打好的腹稿聊天时讲给对方听,那便是藏了机心,都是背离了聊天的宗旨,不真实。“聊天最有意思的就是即兴。由于做节目需要保个底,不能说完全对这个事情一无所知,但如果仅仅是把昨晚看的资料复述为一期节目,基本上这一期节目可以宣布为失败。”

在窦文涛看来,他邀请的嘉宾,口才并不重要,就像他也从不把自己的聊天节目归类为文化类节目,或归类为任何节目,“综艺是什么意思?许多正规表述里的这个节目类型,其内涵和外延竟从未准确限定过,《圆桌派》是综艺?还是脱口秀?我们的脱口秀却是英文里的单口喜剧……孔子到今天也得头晕,‘必也正名乎’,可现在类型、标签张冠李戴,这很喜剧”。

窦文涛说他根本就反分类,以至于看电影都不看类型片,看到标签是喜剧片、恐怖片啥的,他都不买票,“个人爱好无对错哈,反正我不喜欢预期的满足,预先声明目的然后如愿实现目的,我觉得没劲。比如喜剧片,哪怕很成功,我也被导演设计的三分钟一个笑点逗得三分钟大笑一次,我也会觉得这太机械太刻意太窄了,导演成了一个制造笑点的机器,而我也成了一个只会大笑的机器,对我个人来说这太单调了,要什么给什么,给什么要什么。看电影像恋爱的滋味才好,永远不知道下一场是喜是悲还是空,我喜欢不期而遇的意外,一部电影给我的娱乐不是单向度的,而是百味杂陈的综合体验,就象一场聊天,如果全是笑话没别的,或者全是知识没别的,都不是我的趣味,我喜欢包罗万有、无以名状、理事情趣兼备的聊天,所以我总开玩笑说我是反异化、反分类的自由战士!”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我们今天对于口才的审美也非常地偏狭,结结巴巴的人说话也可以很美,笨嘴拙舌的人说出的真理和口牙锋利的人说出的真理都是真理,我们今天太以貌取人了。你说他穿的衣服好看就对他有好印象,这叫以貌取人吧;可你因为他说话好听,你被他的口才吸引,我觉得也是以貌取人。一个内向的人,不会说话的人,就没有美丽的内涵吗?如果遇到一个那样的人,那不正需要我去发现他的内在美吗?我一半儿以上的朋友都不是能够上台讲话的人,有些人就是讲话不流畅,但是他有真才实学,有性格魅力,哪怕是辞不达意,我都能懂得他在说什么啊,讲话慢慢吞吞,我愿意等他呀,因为他有时憋了半天终于蹦出一句,这一句能顶油嘴滑舌的一万句!我好喜欢这样讷于言的朋友啊!”

工作之余的窦文涛也经常浏览各行业教学视频,这也成为他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看很多老师,口才也不好,他不太会讲,但他讲的是真知灼见,我得着了,然后我在节目里再用我的语言讲给你听,其实我是从他那儿得的,那你为什么不直接从本源那儿得到呢?因为他讲的不吸引你,但也可以说你以貌取人了”。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赚的是什么钱

当面对赚钱、或者说是赚大钱这件事情时,窦文涛又再一次困在了自己的选择困难症里。

“鲁豫跟我说她现在到了一定岁数以后,觉得为挣钱做的工作往往都不开心,她说自己也没什么家庭负担,目前就是喜欢什么做什么。”窦文涛笑了一下,“我说鲁豫我羡慕你,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你好自洽呀,可我要按照你这么想呢,我就什么都不做了,我能不能什么都不喜欢啊?不要说做别的节目我不喜欢,连做我自己的节目我喜欢吗?问题是要不是为了谋生,我根本就不喜欢工作”。

他又正视我们说:“如果我是个遗产继承人,那我就不抛头露面了,我就躲着享受生活了。”

正如前面提到,对于窦文涛来讲,在台上主持的时间仅仅是他全部工作时间的百分之一,准确计算幕前后的工作时数之比是三百分之一,他近年的主要工作是“导演和剪辑师”。那么减少幕后工作,以增加幕前主持工作,性价比不是更好吗?毕竟市场愿意付给他的是做主持的身价,可是在窦文涛这里似乎还有另外的原因:“我只能说我的适配性很不好,我做的节目你们知道的就这么两三个,可实际上我这几十年主持过的节目怎么也有几十上百个了,你们都不怎么记得的,为什么?我发现我主持的能被观众记住的节目,具备一个共性,就是必须是我自编自导自演自剪的。后来我明白,也许这个世界上最会用我的导演是我自己,这就像有的演员,也能演别的导演的戏,但要论他最上佳的表演,还是在他自己导演的戏里”。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其实这种人挺苦命的,不像比如说周迅,章子怡,就是这张脸啊,她经得住各个角度拍,哪个导演拍人家都好看。许多主持人不必做幕后,人家可以同时主持几个节目都做得好,发挥最大幕前价值,我这幕前幕后一肩挑的,做一季12集《锵锵行天下》节目就少眠无休连续干十个月,基本没空儿接别的活儿……”讲到这里他摊了摊手,“我就只能归咎于自己适配性不好。我好像只有做我自己的节目才能被人记住。”

有一个粉丝曾在窦文涛微博下面留言说:我每天祈祷窦文涛挣不到钱……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吗?”窦文涛自己也觉得有趣,“我呀,每一次这么劳动半年完了之后,我都像刚从地狱里爬出来一样,然后平台问我做不做下一季,我就尽可能地往后推。然后我在这段时间干什么呢?我就四处寻觅,弄弄抖音呢,弄弄这个那个啊,做点儿商业的节目,我看看我能不能挣点容易挣的钱,我但凡要是找着这条路了,我就不会再回到那里去了。”

这么着,所以观众留言还有后半句:因为窦文涛挣不着钱了,他就会回来做这个节目。

“其实他说的是真相,就我这么四处试探有什么省事又挣钱的活儿,试了一年发现,哎呀别的路挣钱也都难呢,得生活啊,唉,这就不得不跟平台说,那好吧,我们就再开始新一季吧。”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名士与名利 

拍摄当天,窦文涛团队怕摄影服装团队给准备的样衣不合身,特意带了一箱他自己平日喜爱的衣服和三、四副款式各异的眼镜。我们还笑着调侃他说,文涛老师可以考虑试一试变身时尚潮流博主,然后开始带货。

这些年里找他带货的品牌也不在少数。前些年的窦文涛也有“不接三原则”:有损形象的广告不接;不喜欢的商业广告不接;没有档次的广告不接。如今,原则暂不提了,但还是得有一个底线:一次销售大量货品,如何保证质量不出事?如何保证售后服务不出事?这些是窦文涛的首要考量,于是结论永远是:暂不带货。他有种因果报应的迷信,生活里可以骗人,节目里不敢骗人,起码做广告也要让观众知道是在做广告,否则报应会砸饭碗。他坦言他在节目里比他在生活里诚实。

“其实我就是个笑话,我不是什么自嘲,我只有不断挖苦自己、揭露自己,才能渲泄心里头一个我对另一个我的鄙夷和厌弃。我的可笑在于,最早好多找我拍广告的,我不拍,那会儿大多数都拍了,人家接受这个时代,反应快,赶上风口,该挣的钱就挣到了,你说如果我要一直不拍广告,坚持到底,也算个人格,可我也只是忍了几年,忍到没几个人找我拍了,我才犹犹豫豫也拍了,起一大早赶一晚集。好多事情的接受,比如说往节目里边植入广告,我也是接受最晚的,从整天跟品牌方来回交涉,到现在努力配合商务,反正贞操都坚持过,最后也总没坚持住,只是比别人失守晚一点,挣钱总是后人一步……纯属反应慢半拍。”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不剪片子的窦文涛现在不用没日没夜地不睡觉,但也没彻底闲着,现在的他在短视频平台经常随机搞点什么,打开他的账号看看内容不难发现,没有明确赛道,没有目的地,因为他不知道增加流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不带货。他问我们为什么做内容的最后要当售货员才能挣到钱呢。

“先攒着流量吧,没准儿哪天就有什么用了呢。”

现在几乎是唯一能在互联网找得到的窦文涛拍的广告,还是2013年的马爹利广告,那条广告的主题是“当代名士·映像寻旅”,著名纪实摄影师Justin Jin拍摄了一张在街头纷繁人群中站定的窦文涛,视觉震撼。10年前,当时品牌对于当代名士的定义是:表现于外,更发自内涵,虽然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之旅,但超越表象的内心深处却蕴藏着相同的价值,这就是超越金钱与地位不断去追寻的真正成就。当时广告宣发所使用的新闻稿件中写道:窦文涛,因主持电视节目《锵锵三人行》而深入人心。其言语出于尘世,让人觉得他身在闹市不远处,却往往语出惊人,天马行空,不慕庙堂之高,意在江湖之远。

窦文涛:能事毕矣

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十九年,窦文涛用了一个词“能事毕矣”,觉得能干的也干得差不多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也写到过: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至于方兴未艾的《圆桌派》、《锵锵行天下》,受制于其作者型作品的生产方式,只能是一期一会。

“我也跟观众说过,不管爱看不爱看,我肯定是做一回少一回了。”

窦文涛没有过多言说关于未来更明确的规划,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平台节目中,他的聊天节目还有人看、有人买,价值也得到了验证,市场和观众都期待着节目总能如期而至,可他自己似乎对过去的同类型劳作有点望而生畏,总想搞搞新意思,从他最近常念叨的几句诗词,或许可以窥见他最近的向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却道天凉好个秋”

很显然,他在爬楼梯。

监制:佟宇 / 策划:李祺 / 摄影:张博然 / 撰文:张凌絮 / 妆发:党伟 / 摄影助理:王东岳 / 统筹:杨月 / 美术:一颗葡萄 / 服装造型:苹果 / 助理:程军赫